索引號: 610300-11610330016012479D/2024-03418 | |
發布機構: 鳳縣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2024-10-30 |
名??稱: 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鳳縣中醫藥強縣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 |
有 效 性:有效 | 文??號: 鳳政辦發〔2024〕29號 |
圖解: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鳳縣中醫藥強縣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有關單位:
現將《鳳縣中醫藥強縣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10月30日
鳳縣中醫藥強縣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2024-2026年)
為貫徹落實省、市、縣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全面推進中醫藥強縣建設,根據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中醫藥強省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的通知》(陜政辦發〔2024〕1號)、《陜西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重要論述,充分發揮中醫藥在促進衛生、經濟、科技、文化和生態文明發展中的獨特作用,聚焦體系完善、服務提升、隊伍壯大、產業發展、文化傳承等方面,堅持黨對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堅持中醫藥特色,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創新性發展。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關鍵環節,補短板、強弱項,為中醫藥振興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和環境。堅持注重實效,立足中醫藥醫療服務實際,增強措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大做強中醫藥事業和產業。堅持統籌協調,兼顧中醫藥發展各領域各環節,強化部門協作與聯動,統籌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主要目標
到2026年,鳳縣中醫藥工作保持在全市先進行列,中醫藥強縣建設取得重大成效。全縣實現縣、鎮、村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全覆蓋,完成縣級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升級,中醫藥醫療服務水平、應急救援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進一步增強,中醫藥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能力進一步提升,中醫藥文化傳承進一步加強,中醫藥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服務體系“優化完善”工程
1.持續完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鳳縣醫院、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持續設置中醫科室。在基層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的基礎上擇優提升改造,實現衛生院示范中醫館達到25%以上,村衛生室建設中醫閣達到10%以上。支持傳統中醫診所發展,培育品牌化的中醫診所。(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衛健局,各鎮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建立健全中醫藥應急體系。縣中醫醫院設置感染性疾病科,大力推進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和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能力,確保中醫藥盡早、全程、深度介入。(縣財政局、縣衛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建設中醫特色醫療機構。加強縣級中醫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建設,突出中醫藥特色優勢,支持縣中醫醫院專科醫院發展,推動中醫康復科建設,提升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和水平。建成2個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和1個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強化設備配備,優化完善中醫診療方案,形成區域內特色明顯的中醫醫院,在縣中醫醫院開設名老中醫院工作室(站)。縣醫院、縣中醫醫院要為重點疾病患者和亞健康人群等提供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大力推行家庭醫生簽約特色“中醫藥服務包”服務。(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衛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服務能力“提質增效”工程
4.打造中醫醫療服務龍頭。推動優質中醫資源下沉,加強與上級醫療機構交流合作,支持縣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縣域以中醫專科聯盟為主要形式的緊密型醫共體,實行人才自由流動,業務統一管理,促進資源共享、人員互動、服務延伸、方便群眾,推動分級診療和中醫藥服務資源下沉。促進縣中醫院開展黨建與業務融合、學科群發展、運行機制創新、服務流程再造、薪酬績效改革、后勤一體化提升、文化建設等方面改革創新。完善縣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制度,發揮好醫院高質量發展“指揮棒”作用。以縣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推廣基地為平臺,面向基層醫療機構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中醫藥服務需求。(縣發改局、財政局、衛健局,各鎮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水平。縣中醫醫院要重點推進中醫骨傷科、脾胃病科、肛腸科、康復科建設,以專科建設為基礎,逐步建成“創傷救治、治未病、康復醫養、藥膳食療和科普教學”等五大功能中心。80%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基本的中醫藥服務。(縣財政局、縣衛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加強中西醫臨床協作。縣醫院、縣中醫醫院各創建1個市級以上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縣中醫醫院要結合鳳縣疾病譜,制定符合當地實際,具有可推廣性的中西醫臨床診療方案。(縣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衛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強化中醫專病(專科)建設。對標國家和省級中醫優勢專科和重點學科建設標準,做優做強骨傷、治未病、針灸、康復、心腦血管、腎病、中醫兒科、中醫婦科等專科專病。縱向上推動優勢亞專科與病種深化建設,橫向上鼓勵優勢專科整合形成學科群資源,提升專科急危重疑難疾病解決能力,逐步形成本地專科品牌。設施中醫藥一體化服務(預防-治療-康復)工程,爭創省級中醫藥特色康復示范中心。加強中醫藥專科的品牌宣傳,提高專科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縣財政局、縣衛健局、縣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人才隊伍“引育用留”工程
8.推動領軍人才“引進來”。建立鳳縣中醫藥領軍人才儲備庫,著力培養一批領軍人才。積極推薦市級名中醫或基層名中醫評選,加強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和優秀中醫青年骨干人才培養。依托縣中醫醫院在省內外與陜西省中醫醫院、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西安市中醫醫院、寶雞市中醫醫院建立醫聯體,通過技術幫扶、遠程指導、人才交流等方式,重點扶持肛腸科、針灸康復科、老年病科、骨傷科、針灸康復科、頸肩腰腿痛門診。每年外派業務骨干赴省內外進行交流學習不少于30人次,每年邀請省內外專家來鳳坐診不少于40人次。(縣教體局、縣人社局、縣衛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9.促進青年人才“培育優”。加大青年拔尖人才、骨干人才培養力度,形成梯次有序的高水平中醫醫師隊伍。完善重點學科、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等各類平臺人才培養與評估機制,鼓勵為中醫藥青年人才提供臨床實踐、科研實踐等機會。實施導師制度,充分發揮名老中醫藥專家作用,支持擴大師帶徒范圍和數量,支持“一代帶二代”,鼓勵繼承人帶教培養青年人才。依托市、縣級中醫醫院專家與教學力量,建設西醫學習中醫培訓基地,每年面向綜合醫院、婦幼保健等機構開展西學中專業知識培訓,培養一批西學中骨干人才和青年人才。充分發揮市、縣崗位大練兵大比武技能競賽等活動作用,舉辦青年中醫藥科技論壇,健全青年人才發現機制,為青年人才搭建干事創業平臺。(縣衛健局、縣人社局,各鎮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確保骨干人才“用得好”。充分利用省、市級繼續教育平臺資源,鼓勵青年醫師外出學習進修,學成歸來后能力突出的委以重任,用政策措施鼓勵激勵人才,為青年人才、骨干人才搭建干事創業平臺。提高市、縣級中醫類醫療機構學科團隊、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干配置,特別是老年病科、兒科、康復科、治未病科等適應社會新需求的重點領域人才配備。(縣衛健局、縣人社局,各鎮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保障基層人才“留得住”。完善基層中醫藥人才管理模式、激勵措施、配置標準,優化基層中醫藥人才招聘、使用機制,多措并舉保障基層人員待遇,確保基層人才“招得來、留得住”。通過多種形式、多個層次對基層中醫館、中醫閣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能提升培訓。用好大專及以上層次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政策,鼓勵免費醫學生回到原戶籍地鄉鎮衛生院帶編進崗。(縣衛健局、縣人社局,各鎮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中醫藥科技賦能行動
12.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支持縣中醫醫院依法開展中藥飲片臨方炮制,對丸、散、膏、丹等傳統中藥制劑劑型的制作。鼓勵縣中醫醫院、鄉鎮衛生院進一步發掘原有院內制劑、協定方、名老中醫專家經驗方,形成有縣域特色的有效方劑。鼓勵與市級醫院加強科研合作,爭取形成中醫科研創新成果。(縣衛健局、縣農業農村和林業水利局、縣市場監管局,各鎮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動中醫藥產業增效行動
13.加強中藥材資源保護利用。實施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工程,培育瀕危珍稀中藥材撫育基地,大力發展林下生態化種植養殖。加快中藥材資源監測體系建設,實現中藥資源信息點的網絡化管理。(縣農業農村和林業水利局、縣市場監管局,各鎮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夯實中醫藥產業發展基礎。培育鳳縣獨特藥種,規模化規范化發展黨參、柴胡、豬苓、蒼術、秦艽、杜仲等優質道地中藥大宗品種,持續擴大林麝養殖規模,發展以天然麝香為典型代表的動物類藥材。通過政策引導、扶持獎勵、業務指導等方式,培育建設特色明顯的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扶持現有種植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做大做強,吸引更多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參與種植、擴大種植。幫助和引導現有的種植企業確定適宜品種、適宜地塊,保證中藥材質量的穩定性。加強中藥材種植與中藥生產企業合作,不斷提升中藥材種植規模化、專業化水平。到2026年,建成1個市級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1個省級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基地,力爭創建為國家級中藥材種植(養殖)示范縣。(縣農業農村和林業水利局、縣市監局,各鎮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5.發展規模化種植養殖產業。建立健全“秦藥”道地中藥材和區域特色中草藥種植、炮制、采收等標準體系。培育1個以上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種植養殖基地,推進中藥材種植養殖示范縣建設,新增1個以上10萬畝級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5個種苗繁育、生態種植、科技示范等基地。全縣植物藥種植面積穩定在 10萬畝,林麝養殖穩定在5萬頭以上。(縣農業農村和林業水利局、縣市監局、縣衛健局,各鎮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推進中藥生產企業建設。依托工業園區加快引進中藥材相關加工企業,做大做強、擴建擴容縣域內中藥材加大企業。圍繞大宗道地中藥材和具有市場競爭優勢品種進行品牌創建。(縣農業農村和林業水利局、縣工業園區、縣商工局、縣招商局、縣市監局,各鎮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7.加快中藥產業數字化建設。建立全縣中藥產業大數據平臺,打通中藥材產業數據鏈,運用數字化精準管理、精準引導中藥材供銷,實現訂單化產銷。鼓勵市場主體發展新型電子商務貿易。推動中藥材質量分級管理,推廣運用中藥材從種植養殖、飲片加工、醫療用藥為一體的溯源體系。(縣農業農村和林業水利局、縣商工局、縣發改局、縣供銷聯社、縣衛健局、縣市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實施中醫藥文化弘揚行動
18.加強中醫藥文化進基層。結合二十四節氣和中國傳統節日,利用新媒體、廣播等多種宣傳方式開展中醫藥文化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活動,促進中醫藥文化在不同群體、不同年齡段廣泛傳播。重點開展校園中醫藥文化傳播活動,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中醫頸椎操、五禽戲、八段錦等健身運動,不斷提升中小學生中醫藥知識普及率。(縣委宣傳部、縣文旅局、縣教體局、縣商工局、縣衛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9.大力發展中醫藥康養旅游。依托縣域內中醫藥文化旅游資源,打造一批中醫藥康養旅游精品路線,開展中醫藥體驗、養生保健、藥膳食療等服務。加快構建“一核(鳳縣縣城—鳳州鎮文化旅游集群)、兩帶(219省道鄉村振興示范帶和高速路休閑旅游產業帶)、三極(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嘉陵江源國家森林公園、紫柏山景區)、多業態(鳳文化之旅、紅色文化之旅、康養休閑之旅、鄉村旅游之旅、古羌文化之旅、秦嶺山水之旅、工業體驗之旅等)”、四季花海的全域旅游空間布局。完善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重點村康養服務設施,加強理療師、營養師等人才配備和技能培訓,推出養生藥膳等健康菜系,提供藥浴熏蒸、中醫理療等康養服務。(縣文旅局、縣民政和退役軍人事務局、縣市監局、縣衛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0.加強中醫藥古籍文獻保護。開展全縣中醫藥文物古籍資源普查,建立資源目錄與版本庫,遴選修復一批古籍珍本善本。加強古今經典名方名藥和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的調查、整理、研究。推動1-2個中醫藥項目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個以上中醫藥項目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縣文旅局、縣衛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統籌協調。發揮鳳縣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縣衛健局要組織實施好中醫藥強縣建設行動,建立專項推進機制,協調推進重點任務。各責任單位要精心組織、加強協調,及時解決推進方案落實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二)形成工作合力。各牽頭單位切實發揮牽頭抓總的作用,組織實施好本系統、本領域的專項行動。縣級相關部門(單位)根據職能職責和任務分工,全力推動本方案的順利實施。
(三)注重督導考核。實施中醫藥強縣建設工作督導考核機制,將中醫藥強縣行動計劃實施情況作為中醫藥工作督查考核的重要內容。縣衛健局要將計劃實施情況作為中醫藥工作督查考核的重要內容。在計劃實施周期內不定期組織專家對計劃實施情況進行督導考核,落實過程監管、終期考核責任。
(四)加強宣傳引導。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微博、微信等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加強中醫藥強縣建設宣傳和深度解讀,挖掘宣傳中醫藥名醫名家和一線醫務工作者先進典型,匯聚中醫藥發展的強大正能量,準確向社會傳遞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導向和重大舉措,確保國家中醫藥強縣三年行動落到實處,如期完成任務。
陜西省鳳縣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陜ICP備05015211號
陜公網安備 61033002000113號
網站標識碼:6103300005
地址:陜西省鳳縣雙石鋪鎮 郵編:721700 電話:0917-4810632 傳真:0917-4810632 E-mail:sxfxpb@163.com
鳳縣統計違紀違法舉報電話 0917-476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