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優化市場監管方式,有力推動執法力度和執法溫度的統一,鳳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探索推行服務型執法模式,主動聚焦“事前預防、事中化解、事后修復”三個關鍵環節,不斷創新執法思路,切實營造了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聚焦事前預防,推行執法服務前置,爭取了執法對象的理解和配合。一是通過培訓提醒。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通過日常檢查普法、集中培訓講法、專題講座釋法、處罰案例警示等方式,不斷加強對轄區市場經營主體的培訓教育,9個市場監管所先后組織轄區市場經營主體開展專題培訓會19期,培訓1580余人次,有效規范了市場主體經營行為。二是通過宣傳普法。強化市場監管領域普法力度,一方面利用報刊、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開展線上普法,去年累計制作普法宣傳微視頻6期,通過微信公眾號宣傳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25余期;另一方面結合“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12·4”國家憲法日等系列主題活動,開展集中宣傳125余次,發放宣傳單20500余份,累計為群眾釋法答疑8540余人次,切實營造了人人懂法、守法的法治氛圍。三是通過案例警示。公示“以案釋法”案例8件,推送民生領域“鐵拳”行動典型案例13件,以案例形式直觀的解決了市場主體“不知道哪類行為是違法行為、不了解違法行為的處罰標準、不清楚怎樣履行經營管理義務”等問題,有效警示和震懾了市場監管違法行為,促進市場主體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聚焦事中化解,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實現了精準穩妥執法。一是深化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事前、事中、事后公開機制,公示市場監管領域權責清單事項541項(2023版),公示行政處罰決定信息116條;落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統一執法文書,建成執法辦案監控室1個,配置便攜化執法設備15臺,實現了執法全過程留痕和執法行為可回溯;完善案件審理機制,將法制審核延伸到所有一般程序案件,行政處罰案件審核率100%。二是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轉發《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修訂后的省局行政處罰裁量權適用規則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的通知》,重新修訂重大執法決定集體討論制度,調整案件審理委員會,去年以來召開案審會2次,細化量化了具體執法尺度和標準,減少了執法的隨意性。同時在全市率先制定印發《藥械化領域辦案指引》,推進藥品監管隊伍專業化、規范化建設。三是推行包容審慎監管。轉發省局“首違不罰”清單(2023年)和“輕微違法行為減輕行政處罰”清單(2023年),通過“寬嚴相濟”的執法方式,全年通過約談告誡、責令改正等方式處置輕微違法行為線索224條,給予免罰案件9件,給予從輕、減輕處罰案件95件,以柔性執法傳遞法治溫度,法治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聚焦事后修復,強化執法問題整改,提高了干部依法行政能力。一是開展行政處罰案卷評查。按照案卷評查指南和標準,堅持“一案一評查”的原則,采取執法單位自查、交叉評查和縣局抽查的方式,去年對全系統143件行政處罰案卷進行全面評查。在評查工作結束后,及時對評查中發現的共性問題進行梳理匯總,召開執法文書專題培訓會1期,進一步統一文書制作標準,提高案件辦理質量。二是嚴格落實案件回訪制度。修訂《鳳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案件回訪制度》,按季度對行政處罰當事人進行跟蹤回訪,認真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建議,先后開展行政處罰案件回訪4次,回訪當事人45戶,征求意見建議2條,切實進行分析整改,并在干部大會上進行問題通報,舉一反三,強化警示效果。三是推行“兩書同達”工作機制。將“兩書同達”工作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惠民便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要求全系統執法干部以普通程序對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作出除警告、通報批評之外的行政處罰決定時,應當同步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和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告知書,引導和幫助失信主體及時糾正失信行為,降低“失信”成本,充分釋放市場主體活力。
下一步,鳳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持續深化服務型執法模式,將綜合行政執法關口前移,堅持做到服務在前、普法在前、提醒在前、警示在前,穩步推進柔性執法、說理式執法,全面提升行政執法的說服力與公信力,為奮力譜寫鳳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市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