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鳳縣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為抓手,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創新引領步伐堅定,穩固基礎鑄牢平臺。年初及時印發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2024年工作要點》推動秦創原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經過申報市科技局批準,成立了秦創原(寶雞鳳縣)創新促進中心,新認定寶雞市科技金融(鳳縣)工作站1個,組建市級金融科技特派員隊伍1個,選派市級金融科技特派員7人。年內召開科技金融工作會議1次,科技金融推進會議1次,舉辦政銀企座談會暨科技金融政策培訓會2次,省聯社寶雞審計中心與鳳縣人民政府簽訂了授信額度20億元的《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合作協議》1項,5家金融機構與22家企業簽約授信額度4.3億元,為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3200萬元。
二、科技政策落地生根,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推進實施《鳳縣促進科技型企業增量提質實施方案》和《鳳縣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強化縣域科技創新的實施方案》,為2023年度成功創建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四方金礦、二里河鉛鋅礦兌現縣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等獎補資金25萬元,極大地激發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
三、企業培育成果豐碩,助力產業結構優化。科技投入穩步增長,完成2023年度規上企業科技研發投入5200萬元,占市考任務5200萬元的100%;完成企業技術合同交易額1600萬元,占市考任務的100%。入企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研發機構培育指導服務50余次,申報認定省級企業研發中心1個(四方金礦企業研發中心),企業研發中心備案2個(鼎川織業公司、漢和新材料公司)。新培育龐家河金礦、鉛硐山礦業公司、綠能新材3戶高新技術企業已經通過省科技廳公示,占市考任務凈增1戶的300%;指導鳳縣綠能新材有限公司、鳳縣逢春濟民可信養殖有限公司、鳳縣嘉陵綠谷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6戶創建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占市考任務5戶的120%。培育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戶(鳳縣綠能新材有限公司),占市考任務1戶的100%。
四、產學研合作深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全年舉辦了6場次產學研對接交流活動,簽訂了6項校地合作協議。落實產業化項目11個,柔性引才34人,全額引進人才1人,引進高層次人才23名。邀請專家來縣舉辦了創新主體培育暨科技惠企政策(鳳縣)培訓會1期,培訓企業負責人和科技創新工作人員43人;邀請市級科技服務機構入企開展中介服務13次,為企業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專精特新”企業申報、兩化融合貫標等咨詢服務8次,指導綠能新材公司提交專利申請10項;推薦市級科技新星2人,趙林海、常利峰2人榮獲寶雞市青年科技新星(研發類)。新注冊省級農業科技特派員13人,引進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牛華鋒、市林業站工程師孫引娟等10人,組建了市級科技特派員鳳縣服務團,進駐鳳縣秦創原創新平臺。組織局機關干部和下屬企業負責人赴陳倉區秦創原科技促進中心、綜合保稅區及青島啤酒廠、中車時代公司開展考察學習活動1次、赴鳳縣四方金礦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開展學習交流活動1次。
五、科普工作成效凸顯,全民科學素質穩步提升。開展“科技之春”宣傳活動1次,發放宣傳資料500余份,接受群眾咨詢37次。組織開展科技活動周科普活動,組織鳳州中學學生200余人,在中國秦嶺地質礦產科技展覽館開展以“傳承寶藏文化、尋找自然奧秘、保護綠水青山”為主題的科普活動1次,編排詩歌朗誦、舞蹈、有獎競猜等文藝節目6個,發放獎品300余份。組織新建路小學三年級300余名學生走進縣氣象局開展氣象知識科普活動1次,探索“風云變化”的奧秘,普及科普知識。選送鳳縣博物館、西北有色鉛鋅集團鳳縣分公司2個科普作品參加了寶雞市科普大獎賽。舉辦了寶雞市科技特派員“擂臺大比武”鳳縣賽區比賽活動,10名市級科技特派員和縣委組織部、縣農業農村局、各鎮人民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領導、科技特派員服務村主要負責人等5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撥付兌現市級特派員工作經費3.2萬元。邀請3名市級科技專家深入到國安寺村、白石鋪村、龍口村、倒回溝村、寺河村開展了5期農業科學技術培訓,培訓參加人數310余人。
2024年鳳縣科技創新工作成果豐碩,不僅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鳳縣在未來的科技創新道路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新的一年里,將繼續深化改革,強化創新驅動,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為實現縣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