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縣聚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決策部署,通過緊扣責任鏈條建章立制,高標準充實應急救援力量,強化干部思想武裝,多舉措扎實推進基層應急管理建設,有效提升基層安全監管效能,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
明權責嚴執法?牢牢守住“基本盤”
“針對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復雜、任務重難度大、執法力量薄弱等突出問題,今年年初,我們運用‘123N’工作法,即建立1個安全監管指揮體系、緊盯2條主線、執行‘三單一賬’和成立‘N’個安全督查組,明確全縣9個鎮15個專業委員會單位職責,不斷推進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落實?!兵P縣應急管理局長馬杰向記者反映。
據該局副局長田松林介紹,鳳縣應急管理工作圍繞“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和“省安委辦安全排查治理專家幫扶指導服務”兩條主線,以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等15個行業領域為重點,每月常態化開展隱患檢查整治,主動排查問題、徹底消除隱患。同時,持續抓好安全生產責任檢查清單、隱患檢查清單、隱患清單、隱患整改臺賬“三單一賬”的落實,形成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閉環管理。
鳳縣還著力構建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主責主業與“監管執法”“專項行動排查”和“專家查隱患”相結合的“三合一”體系,切實將基層“神經末梢”轉變為防范化解安全風險的“前沿陣地”。此外,在重要時間節點,鳳縣以縣安防辦為依托,由各行業部門牽頭,隨機組建N個督查組,適時開展督導檢查?!拔逡弧逼陂g,縣安防辦安排縣委常委分片區、縣政府領導分行業帶隊開展綜合督導1次,共督查企業單位24家,排查整改問題隱患48條。
“小吳同志近期進步有目共睹,看來實行全員執法這個思路很正確,讓大家多參與多鍛煉也是對‘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理念的最好踐行!”在今年2月開展的行業突出問題檢查中,縣應急管理局執法隊員吳超發現鳳縣橋頭莊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現場存在多個安全隱患,責令其即刻整改,不僅消除了潛在的風險隱患,而且有效保障了工人的生命安全。
為推動隱患早發現、早治理,鳳縣建立專項行動與隱患排查整治聯動機制,由縣安防辦牽頭會同“安委+專委+專班”開展跨行業領域常態化聯動檢查,充分發揮各單位網格員等群防力量,采取領辦包辦和專人督辦機制,以縣安委辦主任、副主任、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包辦形式進一步推動問題隱患快辦快結,確保問題整改“不過周”。在此基礎上,依托縣級安全專家庫,定期邀請專家深入企業進行安全檢查,并對存在嚴重隱患且未依規整改的企業執法處罰,綜合提升整治成效。
“此處加油站油罐液位監測儀未正常開啟運行,處于關閉狀態,請立即責令整改!”這是鳳縣應急管理局邀請專家對某加油站進行執法檢查時的一幕真實縮影,隨后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對此項隱患處以1.8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
只有提高“應”的能力,才能真正減少“急”的概率?!暗靡嬗凇弦弧w系的運用,我們提前發現并處理了多個安全隱患,相較于以往的單一監管模式,事故響應速度和處理效率均有了顯著提升。”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白志明說。
提能力抓落實 打好應急“主動仗”
“由于鳳縣地處秦嶺南麓,境內地貌呈階梯式分布,山川河谷眾多,全縣均屬山洪災害重點防治區。”縣防汛抗旱保障中心主任楊永林說,如遇超歷史極值的大暴雨,極易導致縣內交通、電力、通信基礎設施受損,重災區處于信息孤島狀態,無法及時掌握災區現場和救援情況,一線救援力量無法得到有效指揮調度。
為切實解決此類困境,鳳縣在多方調研的基礎上提前謀劃,建立縣委、縣政府領導聯系鎮防汛工作制度,進一步細化落實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防汛包干責任制、森林防滅火指揮調度機制等各項制度,并按照“1122”模式配強應急值守力量,即由1名帶班領導、1名備勤領導、2名值班人員、2名備勤人員24小時值班,實現安全生產防汛防火責任全覆蓋,全面做好應急保障工作。重大節假日期間,縣應急管理局通過應急五級聯動視頻調度,指導各鎮應對極端天氣,及時協調交警部門實施交通管制等措施,不斷加強安全風險防控。
在抗災救災前沿,有基層災害信息員及時“吹哨”,方可化險為夷。去年7月16日,寶雞市暴雨期間,鳳縣坪坎鎮倒貼金村災害信息員肖琳全力協助鎮應急辦為222名受災群眾落實救助資金,并發放應急物資,有效推動農作物受災補助落實與資金發放。提及工作,肖琳說:“雖然堅守在災情救助第一線已經十余年了,但我每刻都不敢放松,必須時刻將村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才能把事情辦好。”
“突發事件應對處置不能靠某一部門‘單打獨斗’,加強統籌調度和信息共享必不可少?!痹诮鉀Q應急調度中“聾瞎啞”問題方面,鳳縣于今年5月底全面建成縣應急通信指揮系統,實現了全縣9個鎮66個行政村4個社區間無線語音互通。為持續提高應急響應的效率和質量,縣應急管理系統實行“AB崗工作制”,全天候承擔應急值守及日常指揮調度。
去年8月以來,鳳縣加快推進災后群眾救助和重建工作,爭取中央救災資金796.548萬元,用于轉移安置、緊急生活救助及因災倒損重建和修繕,全力做好災后物資保障工作。圍繞“轉移誰、誰組織、何時轉、轉到哪、如何管”五個關鍵環節,縣應急管理局重點指導9個鎮66個村完成防汛應急預案重新修訂工作,確保關鍵時刻群眾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