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前,一場百年不遇的暴雨突襲秦嶺腹地,鳳縣部分村鎮房子毀了、路塌了、水電斷了……
一年來,全縣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廢墟上重建希望。
一年后,當記者再次踏入這片土地,看到的是河堤上新澆筑的混凝土擋墻,是新居里升起的裊裊炊煙,是田野間忙碌的農人……
即日起,《回訪7.16》專欄將帶您再訪受災村鎮,見證新生與希望。本期為您推出:《鳳縣:“空天地”一體通訊保障能力再升級》。
災后3天完成重點鎮村通信站點搶修,7天實現村級基站通信恢復,這是鳳縣在搶險救災中的速度。截至今年5月29日,1230公里光纜、18.3公里通信管道已全部敷設,新建桿路503公里,基站17個,機房2處。至此,鳳縣通訊行業災后重建任務全部完成。
通訊恢復是基礎,優化應急通信,提升通信保障能力才是關鍵。面對“斷路、斷網、斷電”困境,如何快速破局,打通救援“生命線”,這是鳳縣一直在探索的關鍵課題。
“測完了。你看這信號都好著呢。”7月上旬,鳳縣連續出現降雨天氣,通信技術人員正在各村對衛星應急電話進行再測試,確保極端天氣下通訊暢通。
中國電信鳳縣分公司技術主管王攀:
“去年衛星電話存在一個弊端,只有將衛星電話拿到室外進行對星操作才有信號。今年我們對衛星電話做了一個升級,通過室外天線、信號線和定位線給衛星電話一個對星信號,保證衛星電話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接到電話、能打出去電話。我們還配備了發電機,衛星電話底座也自帶充電功能,這樣就保證了斷電情況下衛星電話打得通。”
據介紹,目前,鳳縣已實現各鎮村衛星電話全覆蓋。今年4月又對全縣9個鎮66個行政村衛星電話加裝了室外衛星接收設備,配備了應急發電機,確保衛星電話24小時暢通,并為鳳縣應急指揮中心、各鎮配備18個車載衛星電話,保障應急指揮效能。
這里正在進行的是一場防汛應急通信保障演練。“無人機”正攜帶衛星便攜站搭建起臨時空中基站,讓信號“從天而降”。“這個無人機為系留式無人機,飛行高度可達100米,單次滯空12小時,可以為方圓3公里區域提供通訊信號。”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鳳縣分公司總經理牛丙亮介紹說。
據介紹,在道路中斷、電力癱瘓的極端情況下,出現通信孤島時,常規應急通信方案,如傳統應急通信車、背包基站難以快速抵達災區。通過無人機協同作戰,可以突破地理限制,及時搭建空中基站,為救援指揮和群眾提供移動的通信支撐。
與此同時,鳳縣四大通信公司在災毀修復的過程中,還架起多路由、環網路由,大幅提升了網絡抗災能力,杜絕“一處受損,全面斷線”的可能。
中國移動鳳縣分公司副總經理翟睿:
“我公司在原有運行運營基礎上,新增了兩當、天水、陜甘線,以及到漢中、留壩、勉縣、寶漢線等6條新增路由,在原有的6條基礎上新增到12處,如果在其中一條路由中斷的情況下,皆可通過其他路由保證中斷處的信號不丟失,極大的提升了網絡信號的健壯性。同時我們新增兩處超級基站,確保極端天氣下信號不中斷。”
中國電信鳳縣分公司總經理牛丙亮:
“在通信網絡保障方面,重點開通了鳳縣至留壩的陜南環線第三路由,三路由能基本保障縣委、縣政府應對自然災害時的網絡暢通,在應急通訊保障方面,完善了應急預案,建立以衛星電話、應急通信車、無人機基站為主的天地空通訊保障。”
如今,通訊基站、機房遍布在各村鎮,多個“逃生路由”環網狀搭建,無人機基站、應急通訊車、衛星電話、背包式便攜基站等裝備也不斷完備,應急通信數智水平持續提升。“高空衛星組網、中空無人機中繼、地面應急基站融合”的“空天地”一體通訊網在鳳縣已初步建立,面對“三斷”時的信息孤島“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困境或成歷史。